名师高徒走进我校课堂 拜师学艺尽展中华魅力“汉语桥”选手分组学习中国文化课程

时间:2012年12月07日 15:43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名师高徒走进我校课堂 拜师学艺尽展中华魅力
“汉语桥”选手分组学习中国文化课程

国风课堂充满京腔京韵,戏剧表演课堂尽显生动活泼,音乐教室里歌声飞扬,舞蹈教室则满载着孔雀的灵动和曼妙。11月23日上午,第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102名选手被分成4个组,分别就中国国风、戏剧表演、音乐、舞蹈四门课程进行学习。其中,国风、戏剧、音乐小组的同学在我校呈贡主校区明德5号楼开始了中国文化学习之旅,而舞蹈组的学生则在云南艺术剧院同步进行孔雀舞的学习。

国风课堂:一招一式流露中国韵味

出现在我校明德5号楼里的一张张脸谱引起了广大“汉语桥”选手的注意,云南京剧院院长胡春华、书记周凯,国家一级演奏员杨志雄、逯康和,国家二级演员李光军、李静一同来到现场,为第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名师高徒”课堂国风组的选手悉心指导。

一段自我介绍后,师生双方对彼此都有了最初的了解。云南京剧院的李光军老师首先教大家练习中国戏曲的基本功,带领外国学生们一起跑圆场。李老师耐心地规范着大家的动作,并要求大家尽量达到“没有声音,但速度不亚于赛跑”的程度。

随后,胡春华老师和周凯老师分别教男生和女生进行基本的发声训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腔调迅速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纷纷模仿学习,整个教室充满了浓浓的“京韵”。

在老师的示范讲解下,男生开始练习京剧动作“打飞脚”,这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了京剧基本功练习过程中的苦与乐;女生的“翻身”动作练习,也让她们乐在其中。一“刚”一“柔”的基本功训练,无不深深吸引着外国的中学生们。之后,鼓师杨志雄和琴师逯康和为大家表演了著名的京剧《拾玉镯》选段,选手们沉醉其中,表演也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女选手们着一身宝蓝、鸭蛋黄、藏青、淡绿、素白的“水袖衣”,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起了水袖舞。大家惊叹于老师在甩袖过程中一甩一收的美感,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京剧的韵律美。大家不厌其烦地练习着,老师也对其取得的进步赞不绝口。男生们则对武戏中常用的武功“棍花”进行着练习,一招一式严格按着老师的要求和指导。最后,李老师给一名选手画起了武生孙悟空的脸谱,不同的色彩被图画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富形象,让大家零距离地感受了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中午,国风组选手的学习告一段落,不少学生表示意犹未尽。前几日在“才艺比赛”环节中凭借“川剧变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泰国女孩儿陈淑慧也被分到了国风组进行学习,她说自己十分喜欢中国的脸谱,认为每一张脸谱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人物的喜怒哀乐被蕴含在其中,她也十分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以后还会继续学习中国传统戏剧的决心。

戏剧表演课堂:在游戏中学习中国文化

来自云南省话剧院的常浩老师微笑着把选手们领进戏剧表演课的教室,课堂在一个名为“数字行走”的游戏中拉开序幕。1至10十个数字代表速度,随数字递增行走速度要加快,当常老师喊停的时候,选手们要定格自己在那一刻的姿势。游戏旨在建立轻松的课堂氛围,并学会在游戏中与老师交流。游戏逐步增加难度,但选手们玩得很尽情也很投入,更有选手连行走中踮起脚尖这样的细微之处都不忘在定格时有所体现,获得了老师的嘉许。

游戏一波接着一波。“数字行走”结束后,常老师又引领大家玩“当众孤独感游戏”。当众孤独游戏又称为“撕脸训练”、“厚脸皮训练”,主要通过训练让演员较为自如地当众在舞台上塑造角色,打破“当众孤独”紧张感。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响起,选手们分别出列随意舞动动作,其他选手进行模仿。在该游戏中,选手们各显神通,课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家在模仿与动作表演中自然地获取自信,有效克服怯场情绪。“我在新加坡也参加戏剧表演这样的课外活动,但是今天学习戏剧表演的课跟我以前学的很不一样,以前是按照剧本去演,今天的戏剧表演课还教会了我通过想象进行表演,我相信这将会使我的表演更有说服力。”来自新加坡的陈俐说。

在接下来的“粘人游戏”环节中,选手们根据老师报出的数字作为人数聚集在一起,同时聚集在一起的同学要求互相认识。认识彼此,有助于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集体,为情景剧创作打基础。在游戏中,常老师提醒大家:“因为微笑我获得了快乐。请大家时常微笑,在快乐中学习汉语。”

为了让大家初步接触表演艺术基础知识,引发好奇心,激起大家的表演欲望,常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推墙游戏、凳子练习以及反差情境变换模仿等环节,让选手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接触、了解、感受表演艺术。常老师首先让选手们感受真实情境下的推墙、搬凳子等动作,随后让大家离开实物通过回想重复动作,体验演员用身体或多种手段把技艺当众表演出来的艺术形式。此外,常老师还引导大家扮演酷热、严寒、干渴等环境下的情境,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扮演的惟妙惟肖,让老师对大家的记忆力、想象力大加赞赏。

为了让大家学会准确地吐字发音,说好中国话,常老师教大家做起有趣的“口腔操”,“口腔操”共分为九道,选手们都认真地跟着老师做。“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做完口腔操,常老师教大家念起欢快的绕口令来。口腔基础教学完毕,选手们迎来了快板节奏练习和针线组合。

中午12时,戏剧表演课圆满结束,选手们纷纷表示十分喜欢这样科学实用的表演游戏教学模式,收获甚多,戏剧表演课堂取得良好反响。“今天的戏剧表演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而且这样的课堂很有趣,一点也不感觉累。”德国的苏东奇下克后还继续和朋友讨论着课堂上的内容。

戏剧表演课的常浩老师表示,“汉语桥”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五湖四海的同学聚集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下一起学习汉语,这比在传统课堂中学习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音乐组:旋律音符唱出大美云南

“冰川伴热海 蓝天彩云追……”我校明德5号楼150教室里响起清澈舒缓的钢琴声,27位参赛选手在云南艺术学院刘晓耕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民俗歌曲《云南美》,刘老师也是这首歌的作曲者。

在近一个小时的音乐训练后,选手们稍作休息就投入了舞台动作的练习,在云南歌舞剧院汤静老师“1234、2234”的口令声中,选手们对着镜子迈着轻快的步伐,努力地练习着转身、抬手,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完美。老师们教的用心,选手们学的专心。在学习完了舞台动作后,老师又耐心地为选手们编排队形。

在排练过程里,主持人大牛带着选手们一起拜师,“师父,请受徒儿一拜。”选手们用流利的中文、诚恳的语气对刘晓耕教授行礼拜师。随后刘老师以歌词为基础一句句为选手们讲授,从乐理知识到情感表达,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刘教授精心教导的同时不忘鼓励表现优异的选手们。曲谱中最难的部分是音高和技巧,钢琴师反复弹奏了一遍又一遍,刘老师挥着手势,一小节一小节地耐心教导,为了丰富选手们对歌曲的理解,刘老师还讲起而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并唱起了藏族歌曲、傣族歌曲作为例子。在唱到佤族歌曲时,选手们更是情不自禁地和刘老师合唱起来,师徒之间的默契在热情奔放的佤族民歌中越唱越深。最后,刘晓耕教授说:“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在闭幕式的时候更加精彩、更加靓丽,让全世界的观众都看到我们。”选手们受到鼓舞一齐喊起了加油的口号。

来自摩尔多瓦的安娜和戴安娜在采访中表示,唱歌非常有趣,因为练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于闭幕式的表演还是有点紧张。来自澳大利亚的马克思说,这首歌很温柔,与他们平时唱的歌很不一样。一位来自欧洲的选手称赞这首歌说,它写得非常美丽,有蓝天白云,还有树木,自己非常喜欢。

同时,在云南艺术剧院进行的舞蹈课程也引起了选手们的浓厚兴趣,云南著名舞蹈演员杨伍带领16名选手跳起了孔雀舞,轻盈柔美的舞姿,灵动曼妙的舞步呈现了一出“不分国界”的艺术,舞蹈课程也为不同国家的选手提供了一个感受云南魅力,体验傣族风情的大好机会。

第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将于11月25日落下帷幕,届时,选手们在“名师高徒”课堂上学习到的才艺也将搬上舞台。(校报记者 郭浪栈、卢雯婷、张舒钧、刁冉、田源、李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