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朋友齐汇聚,多元文化共添彩。11月21日中午1:00点,“民俗文化体验之旅”在云南民族村举行。来自45个国家的近300名选手及观摩营成员在民族广场合影留念,拉开了体验之旅的序幕。
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执委会主任、赛事指挥部总指挥、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之政,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章少宏,我校国际汉语教育学院院长武友德、党委书记李宏,国家汉办观摩团各位老师以及全体志愿者同学参加了活动仪式。仪式由我校副校长原一川主持。开营仪式上,章少宏处长向来自各国的朋友表达祝福,并希望“汉语桥”成员充分体验云南多元文化并融入到这场比赛中去。随后,在大家的喝彩声中,张之政副厅长鸣锣开赛。
这项体验要求选手们按照分组所抽取的任务路线进行比赛,凭《选手护照》进入不同的村寨完成各种指定任务,在任务中,各组选手需通过傣族园学穿傣族服装、哈尼园学跳竹竿舞、彝族园丢包游戏、纳西园学写东巴文、白族园学跳霸王鞭舞等6项考核,最终获得评分完成比赛。
活动开始后,102名参赛选手分组进入哈尼族、傣族、佤族、白族、纳西族和彝族的村寨,以丰富的比赛形式体验不同少数民族的别样风情。竹竿敲打出来的清脆声音回响在哈尼族村寨中,选手们在哈尼族姑娘、小伙的带领下,从脚步生疏到熟练地通过一开一合的竹竿,大家高呼“很好玩!”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寨子。
选手们在悠扬美妙的葫芦丝声中踏入了傣族村寨,大家纷纷被浪漫的傣族风情和艳丽的民族服饰所吸引。在这里,选手们如愿穿上了傣族服装,并在老师的引领下,一同跳起了曼妙的孔雀舞。
木鼓声声,选手们走进了“从葫芦里诞生的民族”佤族的村寨,飞扬的黑色长发,热情的铜锣木鼓,让来自五大洲的中学生们跃跃欲试,大家亲身感受了佤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明快的节奏配合着轻快的舞步,选手们每人手持一根白族的霸王鞭,在白族金花示范下,一招一式学得有板有眼。
“ZI RU ZI MI”,选手们在纳西族村寨中学会了纳西语“朋友”,“男孩和女孩牵手同行,恰如朋友般亲密无间。”老师对纳西文字“朋友”的解释让他们很快领会了其中的寓意,他们耐心地练习着对应文字的写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赏。
手拿绣有“平安”字样的香包,彝族姑娘介绍说其饱含着对爱人和朋友的深深祝福。在她们的演示过后,选手们迫不及待地挂上了小背篓。一扔一接配合得天衣无缝,把代表着祝福的香包抛入队友篓中。
大家被民族村的如画风景深深吸引,同时更赞叹于五彩缤纷的云南民族文化。逾三小时的民俗体验,不仅让大家对我国多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深了彼此的友谊,见证了“汉语架彩桥,牵手五大洲”的口号。
晚上7点,民族广场依然音乐雷动,篝火晚会在这里进行。大赛执委会副主任、我校副校长原一川,云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章少宏,我校国际汉语教育学院院长武友德、党委书记李宏、常务副书记魏红等出席了晚会。各位领导和来自五大洲的学生代表们一同参与了篝火晚会点火仪式。
热情澎湃的彝族打歌,温柔婉约的傣族歌舞,充满了原生态魅力的佤族节目,动情细腻的哈尼族表演……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时的民族广场篝火升腾,各国朋友相约起舞,手牵手以云南少数民族的欢聚形式表达着对中国的热爱。
民俗文化体验之旅给外国中学生们展现了一个多彩的云南形象,让大家更为具体地了解了云南的灿烂历史和多元文化。(校报记者 郭浪栈 卢雯婷)